【記者宋正宗/高雄報導】疫情改變了民眾生活型態,連消費方式都從實體走向網路,日常起居用度均得藉由網購完成,不肖業者趁隙而起,於網路平臺打著「低於市價」、「破盤出清」等行銷方式,吸引民眾眼球,一旦依指示將款項匯入指定帳戶,犯嫌便已讀不回、或封鎖帳號、或失聯等,專門以買空賣空誆騙民眾錢財。
彭先生(31歲) 在臉書社團看到「急售九成新IPHONE、過保、無刮痕、蓄電佳」廣告,即加入賣家Line通訊軟體議價,約定先轉帳訂金,收貨檢視無異常再打尾款,彭男依約匯款至指定帳戶,卻遲未收到包裹,欲與賣家聯繫發現已遭封鎖,驚覺遭詐向警方報案。
高市警獲報後展開偵查作為,報請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指揮偵辦,調閱相關帳戶、金流及監視器畫面分析,發現邱男夥同友人犯案,先由邱嫌在臉書社團刊登商品廣告,俾向不特定人進行詐騙,如有被害人私訊詢問,則要求先匯款部分訂金始能保障出貨;葛嫌則負責蒐集親友閒置帳戶以為人頭帳戶,提領前述詐騙所得,核二嫌涉刑法詐欺罪嫌,均已拘提到案,詢後依規定移請偵辦。
經統計假網購真詐騙案件,被害人年齡落在20至39歲區間,以學生、家管最多,詐騙金額數千到數萬不等。不肖犯嫌嗅到網購市場日益發達,利用臉書社團無安全交易機制之漏洞,誘使網購族上當,再邀請加入Line私訊,報價多低於市價,使買家誤信「買到賺到」、「不買可惜」,隨即指示被害人匯款、轉帳至指定帳戶,或要求多元付款,以規避金融機構臨櫃遭攔阻之風險,增加警方查緝之難度。
警方呼籲民眾,勿輕信網路一頁式廣告,多一分謹慎、少一分損失,勿貪一時便宜,網路購物應選擇有良好商譽的網購平臺才下標,或利用第三方支付機制,確認貨品沒有問題再撥款,遇有疑慮時,應即撥打反詐騙專線165查證或下載警政服務APP諮詢。
版權說明
Copyright © 2022 中華海峽兩岸新聞報. All rights reserved.版權所有
平台提供 南台灣產學聯合辦公室